2015 約書亞新生營邀請信

各位親愛的慕真夥伴:

2004年8月,我們的顧問陳正雄牧師提出了「十年計畫」的想法(見附件1),不管有多少慕真家庭真正付諸實行,但那是我們把在家教育的眼光從個別家庭的層次提昇到神的國度。
從那時開始,聖經營和經典營將原本鬆散的慕真家庭凝聚起來,等到2005年9月時,我們已經意識到該是整合慕真家庭的主力——少年——的時候了!(見附件2)
然後一件奇妙的事就發生了!
我們看到在短短八個月內有一批來自四面八方、原本不相識的少年成為莫逆之交,成為可以連續用兩小時來彼此讚美品格的夥伴,成為逐漸開始有了生活與行為紀律的基督小兵…
這是因為每個少年的背後,都有一個家庭迫切地在為他禱告,盡全力配合營會的高標準要求;這是因為有肢體默默地在貼補營會透支;更是因為我們有一批高度委身、專業又處在人生顛峰時期的老師,在百忙中勉力抽空來陪伴這群少年,不斷地挑戰他們獨立思考,不斷地擴大他們生命的格局!(見附件5)
因此我們高興地宣布第十屆《約書亞少年營—新生營》即將在2015年9月6(日)~8(二)舉行,並且從現在開始招生,於8月23日(日)半夜截止報名,費用是2200元。這不過是一個三天兩夜的小小營會,但是它的意義卻十分重大,因為我們每年只招收一次新生,慕真家庭中小六(含)以上的孩子若是能參加這次營會,在未來的兩年中,才可繼續參加其他5~7次《約書亞少年營》的活動,並且於畢業後繼續參加進階營會。
顧名思義,這個營會是為了要升小六(或以上),又還從未參加過少年營,並且申請在家教育已通過的孩子舉辦的。精彩的內容包括:《兄弟相愛撼山河》書籍討論,《青少年的人際關係》,那羅青年所帶的敬拜與見證分享,《如何為自己訂定讀書計劃》,以及團體活動等。
為了使少年們在書籍討論中能更深入與有滋味,煩請參加前一定要先讀完一次《兄弟相愛撼山河》並在9月4日(五)半夜之前將課前作業(測驗題)寄至辦公室,才算完成報名。
末了,盼望慕真適齡的少年,人人都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來參加約書亞少年營的新生營。 祝

主恩永偕

約書亞少年營營長 熊慧媛 敬上
2015年7月31日

附件1
從曠野上來 陳正雄牧師於2004年8月
北門聖教會多年前,就曾在暑期帶領少年人讀保羅生平,希望在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候,把神的話建造在他們裡面。四年前,當教會有專職的青少年牧者後,我們就每年為青少年辦讀經營專讀聖經,今年已經是第四屆了。今年的讀經營,早上我們按卷查考約書亞記,晚上讀聖經人物,下午看《十字架─耶穌在中國》的影片。課程很緊,也沒有熱鬧的活動,但孩子們已經從四年前的「被父母規定要來」,到現在的「歡喜自願來」。前後五天的密集讀經課程結束後,孩子們有許多熱烈的感恩見證,讓負責的同工非常興奮,可是我卻有點沮喪。沒錯!孩子們確是有許多收穫,但是整整一年,只靠這段日子來加油充電,那把火能持續燃燒多久?五天過後,他們要一整年去面對那令人窒息的功課與考試壓力、排山倒海而來的試探誘惑,以及在屬世價值觀上的拉扯奮鬥。如果一般的建造僅能幫助他們不失腳,如何才能發揮世上的鹽與光的作用?要怎樣才能持續並且在深度與廣度上,都能有計劃地建造我們的下一代?
我想到滿清末年的小留學生。清朝政府在最窘迫的時候,仍然派出一百廿位小留學生出國,希望他們飽學各國文化與科技,以幫助中國強盛。後來他們未完成預訂之學習計劃,即被召回國;但即便如此,這些人卻仍然在不同的領域上,大大影響了近代的中國,我們所熟悉的詹天佑即是其一。
我也想到慕真的孩子們。四年前,慕真借北門聖教會的場地舉辦成立大會,我受邀以地主的身份講幾句祝福的話。我沒忘記當年的感動,那時彷彿看見一群所羅門的勇士,腰間佩刀,從曠野上來(雅歌3:6-8)。在家教育的孩子在這個世代,是滿得厚愛的一群;有那樣一群立志「手都持刀,善於爭戰」,在深深的黑夜裡,仍然儆醒守望(雅歌3:8)的家長來呵護他們,為他們打造最適合他們成長的環境,本來應該是海闊天空,有無限的潛力……可是,原諒我用愛心問一個誠實的問題:這些年來,慕真的家庭果真「從曠野上來」了嗎?
我觀察好些慕真家長,看見他們常常給自己過度的壓力,不是沮喪、怕趕不上進度,就是因為陪孩子讀書的時間不夠而愧疚,再不然就是看到孩子在某方面比同齡的孩子超前而沾沾自喜……依我看來,這樣的格局甚小,不過是從一種窠臼,轉換為另一種窠臼。只要我們眼光繼續停留在這個小框框裡,就會永遠在那樣的情緒中上上下下。
慕真能否也有一百廿個孩子,自小就嫻熟「諸國」(神國、中國、西洋各國)的文化,好在長成後,成為這個世代華人的中流砥柱?這至少需要十年的計劃。之所以定為十年,是因為從幼稚園大班到國中畢業需要十年。(除非出國,否則上了高中,恐怕還是得回到學校教育,預備進入大學。) 在這十年當中,若將在聖經、中國經典、西方經典、數學及史地、自然科學方面的學習,都做詳細的規劃,孩子只要大致合這進度,父母毋須過度在意學校進度,也不必為一時的落後或超前,或悲或喜,只要留意不斷地朝年度目標持續前進,即可心安。當然在這十年中,我們也應該讓孩子經歷「與耶穌建立親密關係」的真實,以及生活、品格的教育。
經過十年的在家教育,因著對聖經與中西經典之熟悉,對「諸國」文化之了解,將來無論進入科技或人文領域,這些孩子都可以有與一般人不同的胸襟與眼光。再過五年、十年(若上了大學後再有一些後續的計劃),遇見社會上有何風吹草動或標新立異、蠱惑人心的言論,這些人就可在不同的領域裡,共同為主發聲,造成輿論,振聾發瞶,真實地成為世界的光與鹽。這是在家教育的孩子得天獨厚的地位──不必依學校的進度表,卻也有自己開闊格局的計劃。慕真的家庭可有這樣的眼光或異象?我只有簡單的概念與想法,卻深信那是可行的!慕真能否在這方面作細部的規劃,讓夢想成真,領著一群勇士,帶著開闊的氣概從曠野上來?

附件2
各位親愛的慕真家長:

New Yorker雜誌曾專訪美國的Patrick Henry College,這所成立剛滿七年的大學目前一共還只有六棟校舍(其中五棟是宿舍),全校也還只有三五百人,方圓幾英哩內是一片人跡罕至的田野,彷彿與世隔絕,然而校園內的景象卻讓我們振奮不已—
這所基督教大學是由美國在家教育法律辯護協會(HSLDA)所創辦的,其中學生至少百分之八十以上接受過在家教育,有許多在此之前甚至不曾上過一所真正的學校。
這所大學的雄心壯志是要將最敬虔、最優秀的學生(特別是在家教育學生)送進白宮、參眾議院及各級政府機關,在數十年內循完全合法的政治、法律途徑扭轉美國沉淪的政壇,回歸到當初開國元老秉持的聖經根基。
各最高學府中敬虔專業的基督徒教授,開始陸陸續續轉到這所大學(包括我們所熟悉的Dr. Steven Hake王海文教授),在這些老師的潛心教導下,他們的辯論校隊已經打敗英國牛津大學數次,也在歷年白宮實習生名額中占了令人驚訝的比例,讓美國政府官員跌破眼鏡,不得不正視這股未來的政治清流,幾乎每個月,也都有高級官員來與這些學生舉行座談…
這所學校用嚴得不能再嚴的校規,來要求學生—認為男女交往應以進入婚姻為目標,只能在雙方父母的祝福之下進行;以最高的品格標準要求學生,所以監控學生上網記錄,讓他們不可能沈迷在色情網站中…
這所學校也用嚴得不能再嚴的校規,來要求自己—絕對不負債,雖然已經有一大片校地,也有設計好的藍圖,但不向銀行借錢,只靠微薄的學費收入及奉獻支撐,並且一定等到錢到手中了,才進行下一步的建築計劃;雖然得到政壇一致的好評,但除了合法的減稅項目外,絕對不向政府申請任何經費補助,免得被政府控制,必須「事奉兩個主」…
但這並不是一所軍事管理、徒具儀文的學校。那裡的學生相親相愛,每天清晨自動自發地一起晨跑運動,每天晚上圍坐在餐廳裡一起讀書討論,不但彼此沒有競爭,還像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雖然我們還沒有能力辦一所在家教育學生可去的大學,但Patrick Henry College成功的策略,對我們來說是極大的鼓勵。他們以實例證明了一名敬虔的學生可以同時是優秀的;也證明了在這個世代中,我們仍然可能用神的最高標準去培養下一代。
而這看似艱鉅的任務其實並不難辦到,那就是要有一個崇高的異象,把肯委身的在家教育家庭、敬虔的基督徒學者及有遠見、肯為此奉獻的基督徒聯結起來。
慕真現在常彼此聯絡的有數十個會員家庭,相信不乏專心跟隨主的,一些在各自專業領域裡已臻成熟的基督徒學者,也開始陸續加入我們的教師陣容,慕真家庭又一向在奉獻上慷慨無私,照說這幾個因素都已經到齊,應該正是我們大大興旺成長的時候,為什麼我們沒有見到一批在家教育的國中生興起,反而是看到這些家庭在孩子升上國中後一個個打退堂鼓,又不得不把他們送回學校去呢?
有沒有可能這些家庭也不知不覺忽略了以下這些當年我們曾忽略過的事呢?
在家教育的青少年需要接受自己的呼召
我們的孩子雖然從小就在教會中長大,也多半受過最嚴謹的聖經教導,但是我們的
異象,不會因此就自然變成他們的異象。他們需要有時間及空間,來自行審思這個人生中最重要的問題。
在家教育的青少年需要建立與同儕的關係
我們的老大和老二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是那麼地孤單,家附近不是沒有年齡相近的親友,但是和他們彼此之間背景及話題都相去甚遠,以至於沒有人可談心。雖然他們還有彼此,也還有父母及小弟弟們,但仍然渴望能有同伴可以一起打球、一起露營或逛街,甚至偶而聽聽他們對父母的抱怨。即使現在他們都已經上了大學,還不時在言談中流露出許多的遺憾。
在家教育的青少年需要在課業成績上不慚愧
我們因為不懂得訂全盤的計劃,使得教學十分不平衡 (換言之,就是只留意教「自
己會的」、「自己喜歡的」和「自己覺得重要的」),而造成了孩子在某些方面大大的不足,讓他們產生了極大的自卑(而極大的自卑往往以驕傲的外貌呈現)。我們身為父母的也許已經十分達觀,知道不要過度看重課業成績,也知道有一日神必要因我們的心志而祝福我們,但對一個青少年來說,即使父母不拿他來比較,只要他自己心中知道課業明顯不如人,就會陷入沮喪與憤怒中,久而久之甚至完全退縮,離開人群。
在家教育的青少年需要過有嚴謹紀律的生活
在家教育的家庭有一個傾向,就是強調要讓孩子免於過度的壓力(畢竟這不是我們帶他們離開學校的一個重要原因嗎?),然而幾年在家下來,功課進度鬆散,三天讀書、兩天遊玩,加上沒有同儕可作對比,我們的孩子往往變得十分懶散,甚至會養成一種一遇壓力,就抱怨抵制或逃避的態度。
慕真的十年智育計劃中,建議我們的孩子要逐年加長能坐在書桌前的時數,直至到國三時要每天至少能坐在書桌前12小時;不曉得讀到那幾句話時,有沒有其他家長跟我們一樣,覺得簡直是天方夜譚,絕無可能? 然而,當我們仔細檢討自己孩子在課業上所出的狀況時,發現「不能持守」正是我們所犯的一個重大缺失。
其實我們放眼望去,四週那些有成就的,哪個不是靠著紀律(而不是聰明)獲致成功的呢? 看到王財貴教授讀經協會中那些需要去上學的孩子尚且可以在讀背經典上下那麼大的工夫,我們真應該汗顏、急起直追,否則十年之後華人社會的菁英都會是這些熟背佛經的外邦人!
Michael Farris博士(見附件3)是十個在家教育孩子的父親、又是律師、Patrick Henry College創校校長,及美國在家教育法律辯護協會會長,但他每天除聖經外,還花平均近兩小時的時間博覽群籍。雷克喬納牧師(見附件4)在《使徒職份》一書中說(p.9):「…最令我感到有趣的是,曾經有人要求我為他們按手,把我的寫作恩賜分給他們。我四十年來自我克制,當其他人出去遊玩時,我留在家裡用功,努力工作,而這些人竟要求我一揮手,就把這一份傳給他!…」這樣看來,不單是在家教育的學生需要有紀律,就是我們這些家長也要先有榜樣才行!
在家教育的青少年需要參加考試
在家教育家庭另外一個躲避壓力的方法,就是選擇不參加考試。這在小學階段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當我們發現許多家長現在已經開始在考慮「將來是否要讓孩子參加國中基本學測?」,就讓我們有些憂慮了!
卓群一直都在新竹市擔任在家教育審議委員,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這些年來台灣的在家教育運動。新竹市的審議委員會向來都對在家教育持樂觀其成的態度,然而從半年前的會議開始,我們可以感受到氣氛在改變,原因是委員們開始在意在家教育的國中生,是否能順利銜接上高中,他們怕家長不讓孩子去參加基本學力測驗,剝奪了孩子的受教權。若是連新竹市這個一向對在家教育家庭最友好的委員會,尚且醞釀著要收緊政策,其他縣市的趨勢可想而知。
美國的在家教育運動已經有三十年的歷史了,然而每當報上刊登出來受虐兒的消息時,在家教育的議題免不了又會被拿出來再炒一次,這種現象在台灣應該也不會例外。換言之,最容易挑戰在家教育合法性的,不會是與教育直接有關的因素,而會是與兒童保護法、兵役法等有關的因素。說得更清楚一點,只要在家教育的家庭,大多選擇不送孩子去參加基測,或這些孩子的基測成績,較之全國平均差太多,教育當局遲早會開始干涉,甚至禁止國中學生在家受教。
所以,除非一個在家教育家庭已經確定:孩子將來不會上台灣的高中,否則請大家千萬不要輕言不考基測,免得斷了其他在家教育家庭將來的路。事實上,若是我們聯合全體在家教育的國中生,一起嚴格地遵照規劃好的進度來準備基測或學測時,不但不用害怕,還可能收到很好的讀書效果呢!
即便一個家庭已經決定要讓孩子出國深造,那預備考試的工夫仍然是不可少的。如果我們的孩子不能過一種嚴謹有紀律的生活,又有純熟的應試技巧,那麼即使能僥倖申請到哈佛,也只不過是一連串夢魘的開始而已!
結語
以上所列的,都是我們自己家中曾有的盲點,或是曾遇到的困難。撒但最常用詭計來欺騙我們,將我們各個擊破,所以我們對付牠的最好辦法,也就是團結起來,一同在真道上持守。因此,我們要在這裡竭誠邀請在家教育的國中生,來參加慕真即將舉辦的《約書亞少年營》,只要有八個孩子我們就願意開辦。
為什麼取名作「約書亞」呢? 在剛開始籌劃這個營會時,是因為出自Dr. Farris 針對Patrick Henry College 異象所寫的一本書《約書亞世代–重建以基督信仰來領導的傳統》(見附件3),但後來當我們在提筆寫這封信時,又不期然讀到雷克喬納牧師所寫的《使徒職份》,見到兩者都提到「約書亞」,也都與在家教育家庭所懷的異象有些相合,因此就如此定下來了!
各位國中生的家長,請你把這封信拿給孩子看,我們也很樂意個別打電話邀請你的孩子,但無論如何,請排除萬難加入《約書亞少年營》,也請你主動邀約所有你知道的慕真國中生一起來。

壽康、卓群敬上
2005年9月28日
(馬卓群姐妹,後擔任第一~十屆約書亞少年營長,至2015年四月卸任,由熊慧媛姐妹接續承接營長職務)
附件3
“The Joshua Generation-Restoring the Heritage of Christian Leadership."
《約書亞世代–重建以基督信仰來領導的傳統》by Michael Farris, pp9-12
…我常聽到在家教育家長們說到他們孩子的成就,如何(平均說來)比同儕學業成績更好、品格更好,甚至在道德及屬靈方面也比去公立學校上學的基督徒孩子更強…這讓我們不論在說話上或思想上都像「摩西的世代」。
摩西的世代慶祝的是「離開了埃及」,我們常宣揚的是:我們在「教育上的嗎哪」比公立學校的瓜、韭菜和蔥更好。沒錯!摩西的世代確實有一些了不起的成就,我們打破了「只有政府才能教導兒童」的觀念,我們也認真地按照聖經上的原則自己教導兒女來愛主、遵行主的道…
是的,離開埃及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但那並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在家教育的家庭不論是從個人、或是從整個運動來說,都必須用一種更長遠的眼光來評估我們是否成功。
…究竟什麼是我們評估長程成功的標準呢?那就是希伯來書11:32-34「我又何必再說呢﹖若要一一細說,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時候就不夠了。他們因著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只有等到在家教育運動能訓練出一個大有信心的世代,才能叫做成功。…只有當我們的下一代—那「約書亞世代」能全心全意地進入爭戰、得地為業的時候,才能叫做成功。

附件4
雷克喬納《使徒職份》pp.144-158屬靈的三角洲部隊(Delta Force)節錄
過去數年來,我獲得一個異象,看見有一種十分特別、但人數不多的屬靈部隊正在世界各地接受裝備。那些部隊的決心超過一切我所見過的。事實上,每次我想到他們,都是第一印象—他們都很清楚自己是誰,也清楚前面的方向。

他們對真理和正義是不妥協地委身…他們可能是世上最具超自然能力的人。這些人將被稱為「主的大能使者」。他們如同從神寶座而來的「炭火」,往被差遣的地方帶來復興與神的運行。

如今這些能力的使者正活在世上,且分散在全地。雖然他們將在某些地方集結,目前卻很難看見一批這樣的人同在一處。但一間教會裡,只要有兩位這樣的人就很不尋常了。許多會眾不能夠忍受這些被興起的人的火燄,反而要將他們驅逐出去,或已經驅逐出去。…

這些人很難適應處於今日的教會。他們前進的鼓音與眾不同。仇敵要利用這事實,叫他們心生苦毒和叛逆,因為這是令他們不配完成目標的最有效方法。但這些人會拒絕苦毒和叛逆,多半都在努力適應傳統的教會生活。因此之故,主如今正預備地方,讓這些人能與獲得同樣呼召的人在一起。他們是神的「特種部隊」。我們若瞭解他們,許多不必要的問題都將獲得解決,全教會也將因他們的職份而蒙福。…

據我所見,在這批大軍當中年齡最長的只有二十來歲。大部分仍是孩童,還有未曾出生的。因此我相信他們的目的將在未來數十年顯明。沒錯,我們是處在末世,但至少未來還有數十年。因此我們必須以策略和異象來預備迎接未來,而不是採取逃避的心態。

有些上一代的「約書亞」與「迦勒」,正幫助預備這些大能的使者響應呼召。當以色列未能進入應許之地,約書亞與迦勒並沒有埋怨同世代的人,而是立即著手預備將進入那地的下一代。照樣,現在這一代也有許多人蒙召預備未來的一代,並帶領他們經歷未來的事。…

我所見的這一大批人年紀都很輕。但這些年輕人的態度都很堅決。他們共通的特性,和他們賴以組織的,是那種認真、毫不妥協和專注於目標的態度。除非你十分清楚自己是誰、在做什麼事,為什麼那樣做,這是無法模仿的。…

那些要在這世代完成目標與使命的領袖,必須明白裝備下一代的目標與使命。年輕人和孩童的事工,將成為每個運動最關心的事。

…教會要知道有一支屬靈的「菁英部隊」正在預備中,更需要知道怎樣與他們相處。我很抱歉沒有更妥當的字詞,但我不會為這將要興起的屬靈部隊感到抱歉。他們不會贏得全盤戰爭,但他們將有極大的貢獻。很少人知道自己成就的事,甚至不知自己身在其中,但他們並不介意。

…這些人做工不是為了讓人知道,他們反而樂意作個「沒沒無聞」的人。但他們將被使用,去行最不尋常的神蹟,叫體育館裡坐滿了聽福音的人,當他們帶領群眾信主,便在人們知道他們是誰之前離去。他們只要萬王之王知道,單純地遵行祂的旨意就夠了。他們要得的是天上的賞賜,不是地上的賞賜。

…要認得這些人並不困難,因為他們是不一樣的。其他人也在靈命上長大,他們卻長得更快。當其他人過著快樂的日子,這些人卻是忙著查經、禱告,到街上去作見證、趕鬼、為病人禱告得醫治。那才是他們的快樂時光。…

附件5
以下附件僅供父母參照,也是日後少年們討論書籍的範本,並非本次少年新生營的
約書亞少年營書籍討論題目
節錄自張文亮教授的《法政捍衛者的憂傷與榮耀》 陳正雄牧師提供
亂世英雄-拉法葉
1. 你認為甚麼叫做「勇敢」?
拉法葉的母親認為「一個人的勇敢在於自制,有一天你會進入更複雜的世界,但要以有限的體力打值得打的仗,需要自制。」(p.12)說說你對這一段話的想法。
2. 拉法葉十一歲進軍校。別的軍校生「刺青、跳舞、比體力、穿戴豪華衣飾」,拉法葉與人不同,就書上所說,他專心做甚麼?(p.13)第十三頁繼續說,他十六歲時讀當時財政大臣奈克的講稿。請你舉出你最近讀的三本書與三篇文章。若與拉法葉比較,你有甚麼感想?
3. 21歲的拉法葉參加美國獨立戰爭,並被華盛頓任命為陸軍將領。剛開始華盛頓有一點輕看這個21歲的將軍,因為他認為「一個人對工作投入的深度,與生命的成熟度有關。」(p.15)你同意這樣的看法嗎?拉法葉後來如何贏得華盛頓的信任?
鐵膽柔情-窮人的天使古柏
1. 第27頁提到古柏15歲時的一個經驗,這經驗成為神對他的呼召。基督徒常常聽見「呼召」這兩個字。請說說「呼召」這兩個字對你的意義是甚麼?你認為它對古伯的意義是甚麼?
2. 在古柏的時代,許多五、六歲的孩子每天需要在礦坑或工廠工作十四個小時以上。他提出「十小時法案」,要求限制孩子每天的工作時數不得超過十小時。這個法案整整奮鬥了十七年才通過。(p.30)請分享一下,你是否曾經為一個理想或目標而堅持與奮鬥?到目前為止最長的時間是多久?你是否還有仍在堅持與奮鬥中的理想或目標?你可以分享那個理想或目標嗎?
法政捍衛者的憂傷與榮耀-美國總統威爾遜
1. 威爾遜總統的父親告訴威爾遜一篇好的信息是怎麼產生的?(39頁)你對老威爾遜的說法有甚麼看法?你覺得可以應用在你自己的言語、作品當中嗎?
2. 威爾遜問了一個好問題:「一個人如何在上帝面前有正確的心呢?」(p.39)你的答案是甚麼?
安邦定國記-法律政治家克萊
1. 克萊一生的轉捩點是進高等法院當實習助理員。其實助理員的工作非常枯燥無趣,依書上所說,克萊用甚麼樣的態度面對他的工作?這樣的做事態度給他帶來怎樣的回報?(61頁)
2. 為甚麼克萊的啟蒙老師在克萊上班的第一天就給克來開了一長串的書單?(62頁)
3. 克萊接手的第一個案子就輸了,這給克萊帶來甚麼好處?(62頁)你要像克萊這樣,「雖然失敗,卻反而是得著好處」的經驗嗎?請分享。
犯人之友-獄政改革之父豪爾勒
1. 豪爾勒十六歲之前只有一個朋友叫懷特布雷德。後來懷特布雷德為豪爾勒做了哪些事?(p.76)你覺得【約書亞少年】的朋友們也可以有這樣一生的情誼嗎?你願意成為另外一位約書亞少年的懷特布雷德嗎?
2. 豪爾勒與他的妻子建立了大農莊,開放給窮病老弱者免費居住,甚至是「不同宗教的人他都歡迎」。(p.80)豪勒爾說:「我幫助別人,免得我被憂傷吞噬。」(p.85)他的墓碑刻的是「不管你犯過多大的罪,你是我的朋友。」(p.86)以上這些對「常標榜自己是基督徒,遇見基督徒我們就歡喜稱弟兄,若非基督徒就彷若中間突然多了看不見的牆」的華人基督徒有甚麼啟發?
種族紛爭下的和平先驅-浦卡華盛頓
1. 華盛頓與路弗娜女士初次見面的故事(p.p.248-250)。如果你是華盛頓,你會堅持到最後嗎?請說說你對這段故事的感想。
2. 華盛頓後來又遇見馬吉女士。「她走進來,拿起一條白色的手帕,繞在食指上,由牆角筆直的抹過去,抹到另一邊的牆角,手帕上沒有沾上一粒灰塵。」(p.251)天哪!這是甚麼標準?請問你有甚麼想法?
3. 華盛頓看見貴為副校長的馬吉女士不但比他還會擦窗戶,並且在擦窗戶時,是很享受的樂在其中。華盛頓至此有一個恍然大悟,他悟到了甚麼?(p.252)這與我們在講海因茨的時候所提的觀念有相關嗎(p.179)?
4. 除了華盛頓,這一篇也提到了好些位與華盛頓一起堅守崗位的教育家,無論外界如何用高薪與高位來聘請他們,他們都堅守不離。你覺得為甚麼會這樣?
5. 華盛頓看出許多基督徒的軟弱退後,經常不是他的「信仰」出了問題,而是來自「性格」的問題。(p.261)他甚至說了激烈的言論,被外人解釋為「愛主無用論」。(p.262)請問你對他的說法有何見解?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