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教育 – 將孩子分別為聖獻給神 黃文竹、楊麗芬
【轉載基督教論壇報,記者蔡明憲台北─屏東報導】
「很多人認為在家教育的孩子會沒有『競爭力』,但我們更看重的是孩子將來能被神使用的『影響力』」。
屏東縣第一個申請在家教育的黃文竹、楊麗芬夫婦,因為大環境對在家教育的陌生,必須面對公部門許多負面對待,太太曾因此引發憂鬱症。面對阻力,夫妻倆與孩子一起禱告,看見神一步步動工成就,他們希望六個孩子都能服事神,建立榮神益人的家庭。
看重孩子被神使用影響力
黃文竹弟兄表示,原本他與一般父母親一樣,認為孩子在學校好好讀書,將來考上好的大學及研究所,就是好的教育;接觸在家教育理念後,才發現不能只重孩子的「智能」發展,教育應該是帶領孩子更認識神、靈性增長的「全人」發展才對。
他說,決定在家教育後,第一個被調整的是他自己,他不能再只顧自己的工作,也不是放學後問孩子功課做了沒就好,父母親給孩子不是物質上的供給而已,因為父母親要負起孩子「生命」教育的責任。
負起孩子生命教育責任
他表示,在家教育各縣市規定不同,他們2001年第一次向公部門申請,因當時屏東尚無相關規定,必須不斷請願與教育局溝通。他們先讓孩子請假在家教育,力促公部門訂定辦法,待草案公告後,孩子就先回學校上課,讓教育局知道他們不是製造麻煩。
黃文竹說,每年申請在家教育會遇到許多困難,加上太太生病,他曾懷疑是否要放棄。禱告中神調整他要調整先後次序,自己必須與太太同心,帶領全家一起面對挑戰。感謝神讓太太憂鬱症得醫治,審查委員從原本完全不認同,現在也會給他們教育上的建議。
夫妻同心帶領孩子
楊麗芬姊妹表示,她與先生沒有高學歷,一開始申請在家教育曾被人嘲笑,自己也擔心可以教導孩子什麼。感謝神的憐憫,這幾年來她最享受與孩子一起流淚禱告、分享親子間的貼心話,有次她跟先生結婚周年慶,孩子們偷偷設計一場慶祝會,自己彈琴、演皮影戲,給夫妻倆很大的驚喜。
她引用彼得後書一章5節「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性;有了德性,又要加上知識」說,在家教育讓她體會到,在知識隨處可得的時代中,教育最重要是建立孩子對神的信心及德性。
她常鼓勵孩子說,在家教育其實是讓父母先學習,再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學習是永無止盡,要常保持渴慕的心。她最大的期盼就是能全家人一起服事神。他們的孩子有學音樂,現在已經在教會中服事。
建立孩子對神信心及德性
黃文竹說,在家教育讓孩子發展自己的特質,避免受世俗價值觀汙染。孩子雖然仍會調皮、耍脾氣,但發現他們真的跟同年紀的孩子不同,不會有叛逆期產生。
他認為孩子有競爭力卻不是獻給神時,在神眼中的影響力就是零。他期盼孩子長大後能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六個孩子將來建立六個家庭,能為上帝帶出六股力量的影響力。
(圖/黃文竹、楊麗芬夫妻帶領六個孩子在家教育,盼全家一起服事神。黃文竹弟兄提供)